当前位置 : 首页 > 基层工作动态
乌海市基层治理多点发力
发布日期:2025-07-15 09:24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 
 

乌海市司法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在建强队伍、重塑品牌、优化服务、整合要素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推进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绘就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基层图景。

党建引领增动力。持续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等党建载体,聚力“强基础、提素质、干警下基层”专项工作,坚持深入一线破堵点、换位思考解难题,以更科学高效的方式抓落实。持续实施“律师青苗”工程,鼓励更多青年律师到司法所挂职锻炼,推动律师工作和基层司法所工作在党建引领下实现提质增效双突破、双发展。持续发挥调解组织网络覆盖广泛、调解员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有效将党员调解员充实到调解组织,释放党员调解员的治理效能,突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要素整合添活力。运用基层治理“1+6+N”工作机制,即一站式综治中心,统筹六个社区评理说事点,协调街道及社区所有综治工作人员、聘用律师、网格员、“银龄”调解员、小区德高望重群众等多种治理资源,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运用“人民调解+综治中心”体系,培树凤凰岭街道示范点,全面提升市、区、镇(街道)中心实战能力,实现矛盾纠纷“一门受理、一地解决”。运用“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所所联合”机制,探索“资源统起来、队伍强起来、服务活起来”的基层治理实践路径,推动多元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

建强队伍凝合力。通过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工作体系,统筹推动“三员一律师”(政法委员、网格员、调解员、律师)有效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引导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赋能基层治理。通过社区工作者定岗、社会化招聘、镇(街道)人员下派、公益岗安置等多元化方式,配备专兼职人民调解员融入基层治理。通过邀请熟悉本地情况、说话有分量、处事有办法的“五老”“银发法律人才”,在群众议事亭、法治长廊上进行释法说理、情感感化,用群众身边人调处群众身边事,释放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品牌重塑显张力。依托综治中心整合镇司法所、退体老党员及专业律师力量,组建“乡邻讲法团”,利用夜晚及闲暇时间在村头巷尾、农家院落开设法治课堂,围绕土地纠纷、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等群众身边事,用家常话将复杂的法律问题讲清、讲透。依托“铁三角”基层微治理力量,推行矛盾纠纷“三报”(即时报、预警报、跟踪报)机制,多点位受理群众诉求。依托“邻里理事长”“温暖庭院”等调解组织为载体,形成“大事联商、要事联办、急事联处”治理新格局。

精准服务聚民力。融合公证员、法律援助、劳动仲裁等资源,打造“法援便利店”载体,同步配套代拟法律文书及释明引导申请法律援助等,以工作走心让群众暖心、舒心。融合推出“葡宝”普法卡通IP形象,做强普法品牌,用好乌海第一党支部纪念馆丰富红色资源,用群众感兴趣、看得懂、易接受的方式开展红色法治文化宣传。融合“乌海市司法局普法地图”与“乌海市一刻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平台功能设置,打通全市60处法治文化阵地,采集录入实景图片、开放时间、联系方式等信息,推动法治宣传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为全面建设法治社会打造“乌海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