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提案

关于对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44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10-29 14:53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张文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擦亮内蒙古信用名片的提案》已收悉,经我厅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自治区党委政府将诚信建设工程确定为2024年重点工程,今年开年第一会全区招商引资暨诚信建设会议对诚信建设工程作了全面部署。自治区司法厅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全区招商引资暨诚信建设会议总体部署,充分发挥自治区诚信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推动落实职能作用,坚持高位谋划、高标推进、高效落实,扎实推动诚信建设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一、诚信建设工程推进情况

(一)扛牢政治责任,推动诚信建设工程落地见效。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王莉霞主席亲自担任自治区诚信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多次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动相关工作。郑宏范部长、郑光照副主席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多次研究推动工作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制定《诚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清单,细化44项任务177项落实措施,成立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个专项推进组,组织召开2次推进会、6次调度会、3次媒体座谈会等,统筹推动任务落实。四个专项推进组分别召开任务交办会、条线指导会、现场会等,明确任务举措,推动各盟市成立“一办四组”等工作机构,形成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推进体系,完善会议、调度、督查、通报、宣传报道等工作机制,推动诚信建设工程有效开展。二是强化统筹协调。加快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信用条例》立法进程。主动接受人大监督,自治区人民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诚信建设工程推进情况,并在联组会议上接受专题询问。自治区政协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社会诚信建设”专题协商。诚信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针对人大审议意见和协商调研报告提出的问题建议,制定任务清单。三是强化培训和督导检查。将诚信建设列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教学内容。举办诚信建设专题研讨班,培训各地区、相关部门领导干部109人。将政府履约践诺情况纳入依法治区考核指标。组成调研组对12个盟市和30个部门开展实地调研督导,点对点发出提示函44份。

(二)聚焦政务诚信,展现守信践诺新担当。一是排查整治政府失信行为。建立健全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及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长效机制,加强政府债务源头治理。建成政务诚信信息管理平台,密切12345热线与“蒙企通”平台、96888热线的互联互通,多渠道受理、同标准办理企业群众投诉。推动政府失信行为起底排查整治,截至6月份,全区排查政府失信行为1200余件,涉及金额72.99亿元,已整改578件,偿还44.11亿元。督促各级政府履行法院生效裁判453件,标的额14.58亿元。二是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四级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设。自治区19个重点执法部门细化裁量权基准,将3465项处罚事项纳入免罚、轻罚清单。落实权责清单制度,推动全区所有681项行政许可事项全要素标准化,发布统一实施规范3595项。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优化营商环境4.0版方案,提出160项重点任务,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建成自治区到嘎查村“五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出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套餐,进一步推进便民利企。诚信建设工程带动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截至5月份,全区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国内到位资金1388.7亿元,总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26.6亿元,同比增长10%。全区新签约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610个,协议总投资4786亿元,245个项目形象进度开工,开工率40.2%。

(三)聚焦商务诚信,提振经营主体精气神。一是用好红黑名单机制。出台《诚信典型选树对象目录(2024版)》《守信激励措施清单(2024版)》,提出覆盖13个领域的减少监管频次、容缺受理、绿色通道等21项激励措施。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累计归集信用信息3.69亿条,推送诚实守信“红名单”信息31.7万条、严重失信“黑名单”信息328万条。二是用好守信激励机制。印发《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 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方案》,建设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平台内蒙古节点,发放信用贷款超500亿元,其中纯信用贷款超260亿元。实行“纳税信用联合激励卡”机制,出台激励措施40余条,推出“个体蒙信贷”,累计向2205户个体工商户授信7.84亿元。三是用好信用修复机制。制定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工作实施方案,切实解决多头修复、重复修复问题,累计为9000多个失信主体修复信用。创新推行“两书同送”制度,开通信用修复“网上办”,移出经营异常名录4619户,恢复个体工商户正常状态2.5万余户,屏蔽失信被执行人1.71万人次,撤销失信被执行人152人次,解除限制消费2.9万人次。

(四)聚焦社会诚信,树立守信践诺风向标。一是社会氛围浓起来。出版《诚信内蒙古建设》系列读物。开设“亮诚信 展形象 开新局”等专栏,协调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刊发报道2300多篇,全网累计发布“内蒙古诚信建设”信息4.46万篇(条),总传播量超1.87亿次。征集诚信公益短视频294个、公益广告311个、公益海报1881张。修订《诚信典型企业选树管理办法》,发布诚信企业21万多家,推动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二是失信惩戒严起来。建立社会诚信领域失信突出问题发布机制,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落实校外培训“黑白名单”制度。惩戒严重违法失信企业法人1.7万户,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9603人次,限制消费5.83万人次,限制出行方式28.75万人次,限制出境5人次。三是成效亮点讲出去。建立定期新闻发布机制,启动盟市厅局长诚信建设电视访谈,召开3场“诚信内蒙古建设”新闻发布会,各盟市也陆续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诚信建设政策措施,通报推进情况,发布了一批严重失信典型案例。

(五)聚焦司法公信,守好诚信“最后一道防线”。一是深化执法司法公开。政法机关累计发布案件流程信息2.1万余条,裁判文书8.2万余份,行政处罚文书5.4万余份,实时公开被执行人17.2万人。邀请人民监督员监督办案1500余件,召开案件听证会1300余次。12个盟市全部实现网上办理犯罪记录查询。二是优化涉企案件办理。开展“联合惩治虚假诉讼 共筑北疆司法公信”专项行动。建立完善涉产权和企业家刑事冤错案件依法甄别纠正机制,审结149件刑事虚假诉讼一审案件。办理涉案企业合规案件56件,对整改合规的19家企业和31名企业人员作出不起诉决定。建立警企联络点25个。清理涉企刑事“挂案”68件。三是规范法律服务行业。推动全区法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执业档案电子化,公示司法鉴定机构诚信等级评估结果。建立律师行业诚信档案,覆盖全区1.6万名律师和925家律师事务所。公证和司法鉴定机构建立电子档案956册,涉及机构149家、从业人员956人。对全区50家司法鉴定机构开展4级等级综合评估并公示。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下一步工作中,自治区司法厅认真履行好自治区诚信办和政务诚信建设牵头单位职能职责,聚焦政务诚信的引领作用,强化信用信息归集的全面性、及时性,全面排查政策承诺不兑现、合同协议不履行等失信行为,畅通投诉渠道,建立问题清单,狠抓整治整改。突出司法公信的保障作用,加强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深化涉企执行监督专项行动,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持续整治有案不立、压案不查、久拖不决等问题,守好诚信“最后一道防线”。强化商务诚信的服务作用,分行业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持续拓展“信用+”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场景应用。细化守信激励措施,加大失信惩治力度。发挥社会诚信的导向作用,加大正面宣传和反面曝光力度。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签 发 人:白永平

联 系 人:姜新文

联系电话:5300360

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         

2024年8月28日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