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赛罕
“赛罕”,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城区东南部,北依大青山,南傍大黑河。中国航天六院、中环产业园等科研单位聚集区内,描绘着赛罕宏伟的科技画卷;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图书馆等建筑矗立辖区,积淀着赛罕独特的文化底蕴;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内蒙古人民检察院等政法单位坐落辖区,给予了赛罕“零距离”的法治熏陶。
二、加强党的领导,夯实法治之“基”
赛罕区委充分发挥在推进本地区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领导作用,设立依法治区委员会,成立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统筹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共6次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会议,中央依法治国办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依法治区工作要点、法治政府工作计划等重要法治工作得到审议并实施。
三、聚焦职能转变,把握法治之“重”
全面梳理区属40个部门权责清单,推动主动承接市级各部门下放的92项外部事项,减权放权行政权力及公共服务事项77项,切实提高减权放权“含金量”。企业开办全流程办理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实现企业开办设立、印章刻制、开设账户、申领发票4个环节“一窗受理、并联审批”。
赛罕区作为全市“一网通办”试点地区,区本级实现“一网通办”事项1098项,“全程网办”事项1097项,全程网办(IV级)比率99.28%,即办件比率59.35%。
四、严格规范执法,凸显法治之“要”
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对赛罕区27家行政执法单位进行公示,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执法资格认证考试,为957名执法人员换发了新式执法证。
践行“柔性执法”理念,积极探索创新式执法方式,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2023年以来,各行政执法单位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018件,完成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13件。
五、依法定分止争,发挥法治之“能”
构建以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的四级人民调解组织为基础,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为特色的工作格局,在全市率先完成“律师、人民调解员进网格”工作。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法律服务1个中心、12个站、211个室建设,目前全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共解答法律咨询1278人次,办理公证91件,调解各类纠纷505件。
行政复议案件审理采取“两级审理制”,在全市率先建设完成行政复议办公场所“四室分离”标准化建设,依托基层司法所联系基层的优势,实现行政复议代办点全覆盖。
厅法治调研处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司法局联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