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本站
搜索
list
首页 > 全面依法治区 > 法治调研

法治调研

双语法律服务奏响司法为民新乐章

发布时间: 2021-06-12 10:59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人均国土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是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盟市。全盟有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等28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占比28%。面对人口居住分散、服务半径大、蒙古族群众分布以农牧区分布居多的艰苦环境,阿拉善盟司法行政系统创新工作方式,增强公共法律服务软实力,走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双语法律服务之路,奏响了司法行政为民服务的新乐章。

一、打牢基础,构建双语服务队伍

一是窗口服务行业人员配备双语化,盟司法局在社区矫正、公共法律服务、律师与法律职业资格管理等5个面向基层群众的科室分别配备1名蒙汉双语工作人员,方便盟局机关科室与基层单位和蒙古族群众进行沟通交流,为少数民族群众咨询、服务创造了条件,受到了牧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二是一线人员配备双语化,全盟34个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少数民族占51%,双语化配备达到90%以上,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法律咨询等日常工作中实施双语化服务,促使农牧区司法行政工作更加高效运转。人员培训双语化,重视双语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积极鼓励双语工作人员继续深造,先后选派局机关双语干部赴北京、成都、呼和浩特等地参加专业培训。

二、注重服务,精心打造双语便民窗口

一是标识引导双语化,从盟直机构到各旗司法局,从各司法所到各人民调解委员会,全盟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服务窗口统一使用蒙汉双语牌匾和标识。少数民族群众根据附近司法行政机关办事机构双语标识,即可就近申请法律服务,使得蒙古族群众寻找法律服务有了助手。二是规章制度双语化,全盟各基层司法所在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公证、律师等与百姓密切相关的法律服务工作中,将制度和工作流程翻译成蒙汉两种文字并装裱上墙,使前来办事的少数民族群众读懂工作内容,熟悉业务知识,更好地办理业务、监督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各环节工作。三是业务办理双语化,全盟公证、法律援助机构双语化办理实现了100%,阿左旗公证处和新华街司法所法律援助更为突出,阿左旗公证处在办事大厅建立蒙古语服务窗口,设立用蒙汉两种文字标注“蒙古语服务窗口”指示牌,由蒙汉双语公证员和助理专门负责办理或解释公证事务,化解了蒙古族群众办理公证事务的疑难;新华街道办司法所设立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工作站和法律服务咨询室,为前来请求援助的蒙古族群众提供双语服务,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群众对法律的需求状况,积极探索少数民族法律援助的新途径,使得法律援助更加有针对性、服务性和利民性。四是人民调解文书双语化,矛盾纠纷无处不在,为促进双语化工作,提高调解成功率,盟司法局将人民调解卷宗、文书内容以及《人民调解法》翻译成蒙汉两种语言文字,统一印发给各级基层司法行政机关,为双语调解搭建了平台。

三、创新方法,法治宣传教育双语化

一是法律宣传资料双语化。根据农牧民学法诉求,将贴近百姓、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翻译成蒙古文,编印成蒙汉两种文字的宣传资料,每逢牧民大会、祭敖包等少数民族集中的重要节庆活动,各苏木镇(街道)司法所均开展专项宣传活动,发放双语宣传资料,现场解答法律疑难。法治学习资料双语化。各地法治图书阅览站精心订购蒙文版《农牧民学法用法读本》和蒙文版《内蒙古日报》、《阿拉善日报》,为蒙古族干部群众了解时事动态、学习法律知识,创造了条件。二是宣传载体双语化,为实时快捷的发布法律咨询,为群众创造“掌上”学法环境,盟司法局开通了法治阿拉善公众微信平台,并新增蒙文宣传专栏,专人翻译,每周定期发布蒙文版法律宣传快讯。构建了蒙汉双语、网上网下并行,司法行政干部与公众快速交流、顺畅沟通的信息平台。三是阵地建设双语化,在策克口岸制作了蒙、汉、俄、斯拉夫“四语”种文字长达45米的法制宣传长廊,将常用的法律法规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使当地的农牧民群众学会依法维权,也让每一名出入境的外国公民了解中国的法律,遵守中国的法律,正当维护自身权利。

四、求实效,塑造双语法律服务新环境

在法律服务工作中,坚持“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的工作理念,注重双语律师人才的培养,在盟府所在地挂牌成立双语青年律师培训基地。积极引导律师踊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探索公共服务市场化、多元化和社会化供给机制, 通过“以所养所”的方式建立了全国首个蒙汉双语律师公益服务事务所。蒙汉双语青年律师培训基地的建立,开启了我区双语律师培训的新篇章,双语公益律师服务事务所的成立弥补了全盟公益法律服务的空白,为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撑起了一片蓝天,为弱势群体维权开辟了绿色通道。面对宗教矛盾日益复杂、宗教格局面临巨大冲击现状,结合司法行政职能,在 “法律六进”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了“法律进寺庙”活动,联合盟民委对全盟宗教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排查,开展了法律服务进寺庙专项活动,并在全盟10人以上寺庙先后挂牌建立了法律援助联络点,使得司法行政工作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有机结合,助推边疆地区的和谐稳定。

蒙汉双语贴心的法律服务,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逐步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窗口”、桥梁和纽带,促进各民族群众团结一心、依法履行权利和义务,成为司法为民的靓丽名片。

信息来源: 法治调研处